闽商讲坛

——

商会概况

 

SURVEY

商会通知

——

闽商视界丨穿越千年历史丛林的闽商精神

2023-05-23 17:02

经济学大师马歇尔说:“即使在植物界中,不顾自己的种子的利害的那种植物,不论其生长怎样茂盛,不久就会从地球上灭亡。”这句话实际上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指出了经济个性与地域的联系。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闽商这个在中国各个商族中最具传奇与人性色彩的商帮,它过去的成就,不能说没有自己历史的渊源与文化的传承因素。关注闽商,决不能把闽商现象的财富层面同创造领袖型个性培养的区域人文基础割裂开来。闽商千百年来有着独特的个性,与福建文化生态环境中开放的海洋性密不可分。

福建海岸线漫长,北起福鼎沙埕,南到诏安详林,长达3051公里,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曲折率为 1:5.7,为全国沿海各省、区之冠。曲折的海岸线上港湾、岛屿众多,海域辽阔。自宋以后,福建人口迅速增长,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中,向内陆 延伸困难,人稠地狭的矛盾使许多人无可耕之田,只能转向大海谋求发展。泉州港的对外交通由是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成为世界性的贸易大港。南宋时《泉南歌》中所描写的:“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明代谢肈制在《五杂俎》中写到福建人:东则朝鲜,东南则琉球,吕宋,南则安南、占城,西南则满刺迦、暹罗,彼此互市,若比邻然。同时,福建商人开始对全国各地大量渗透,仅苏州一地,就有漳州、泉州、兴化、福州等地商 人。除了沿海一带的海商外,内陆山区也出现了专营该地商品的商人,如连城县的刻书商、崇安县的茶商等。

由于远离中原文化区,福建受中原风气影响相对弱些,再加上商人的势力和影响,商人的地位不仅未受到挑战,反而使中原那种贬抑商人的传统制度和观念受到强有力冲击。至明清时期,一些大商人集团由于得到地方势力和乡族势力的有力支持,成为左右地方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安抚这些势力,朝廷不得不多加拉拢和让步,这也是其它省的商人所不曾有的。

在此背景下,与传统农业区商人相比,闽商精神的内涵具有迥然不同的特征。例如重利的价值观、冒险进取的拼搏精神等,闽南一带推崇“商能致富”、“商胜于工,商胜于农”,“以商为荣”观念深入人心。如晋江、石狮一带商人,推崇“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输人不输阵,输阵番薯面”,“争气不争财”,“三分本事七分胆”,这种颇为强烈的海洋性格,在相当多领域突破了传统文化,适应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地域性发展。再如主张实效,反对空谈,讲究变通,在闽商看来,离开“功利”(实际利益)去讲“道义”,“道义”就是没有用的空话,“道义”和“功利”应该是统一的。要依据情 况的变化和现实条件,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努力方向和工作方法,以获得最大的功效。

如果把福建商帮与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珠三角商帮相比较,不难发现,闽商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由于一向都置身于海洋文化的惊涛骇浪之中,从来处变不惊,敢拼敢赢,并使自己获得顽强的生存能力。

如果问,什么是闽商的精神?闽商精神就是一种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务实求实、乐业敬业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

这样的闽商精神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历经两千年的历史洗礼而逐渐形成的,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闽商发展的历史进程。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支撑,闽商曾经非常强劲,在东南亚一带无可匹敌,直到现在,东南亚的巨商豪富还大多都是福建籍人士。